W Series这事成了,然后呢?

近年来赛车运动的性别问题浮出了水面,前阵子赛车女郎一刀切集体失业引发了大讨论,现在W Series又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比赛日20位靓仔排在发车格上等待比赛开始,这在赛车界根本稀松平常对吧?为什么换成18位女司机静候发车就成了惊世骇俗的大新闻呢?而且,如果你看过W Series比赛的话,就会发现当超车镜头出现时,观众们根本无暇分辨坐在座舱里掌握方向盘的人是男是女,而超车的精彩程度也与性别无关。全女性赛车真的有必要吗?这是平权的一小步,还是利益的一大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W Series吧。

在争议中,W Series诞生了

W Series, 一项只有“女司机”参赛的汽车赛事,在争议声中毅然发车了。在W Series的官网上,他们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按照创始人的观点,W Series能够为女性车手在赛车运动中争取更多曝光,为她们提供更多参与方程式赛车的名额,让她们磨练技能以参加更高级别(比如F1)的赛事。W Series CEO凯瑟琳·邦德·穆伊尔说:“现在参加方程式赛事的女性太少了。2019年的W Series会大大增加女性车手的数量,借此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女车手参与。W Series的出现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召唤。”

在这场为女性争取权利的活动中,也不乏男性的支持,比如前F1冠军大卫·库特哈德和著名F1设计师阿德里安·纽维,他们都密切参与了这项女性赛车锦标赛的设立。他们也认可邦德·穆伊尔所说,即赛车运动需要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机会,而W Series正是为此而生。库特哈德的意见是:在GP3/F3,资金不足的问题就像隐形的天花板,阻碍女车手继续上升。W Series正可以“建立一个良性竞争和结构健全的赛车运动生态环境”,让女车手们“完善他们所需的技术”,以便进入更高级别的主流赛车赛事。

参与这项赛事的女车手们的观点更加直接。“W Series为女性车手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Chadwick说,“作为一个车手,如果可能的话我愿意一年365天都比赛。我还是会和男车手参加同样的赛事,但是W Series是很好的补充,帮助我从低级别的赛事进步和晋升。”

同时,也有女车手站到了另外一边。比如正在F2参赛的Tatiana Calderon和欧洲地区方程式锦标赛车手Sophia Flörsch,还有印地赛车手Pippa Mann,都发出过反对的声音。她们认为赛车运动的性别差异并没有显著到需要将男女选手分开比赛,创立W Series无异于性别隔离和“开倒车”,而用于组织这项赛事的资金本可以用于资助年轻的女车手。

曾经参加过电动方程式以及印地赛车的女车手西蒙娜·德·席尔瓦斯托虽然没有直接批评W Series,但她也表达过反对意见,认为与其单独为女性设立一项专门的赛事,不如建立一个广泛支持女性职业发展的项目。

争论的双方都有站得住脚的理由,而现实情况是,赛车场上女性的数量远远没有到达可以终结这个话题的数量。在一个男性主导的圈层里,女性车手是不是需要更多表现的机会和更多的赛道时间?W Series显然能够提供这些机会和时间,而且参赛的女孩子们不必自备干粮——在W Series,车手不必付费或带着金主换取参赛席位,赛季结束后还可以获得数目可观的奖金。另一方面,W Series提供或吸引更多资金,鼓励和引导女孩子们在赛车界有所建树吗?在这件事上单靠W Series显然是不够的,除非他们迅速完善,发展壮大,否则可能还需要D2BD这样的组织来牵线搭桥,才能实现这样一个赛事创立之初的野心。

苏西·沃尔夫退役后建立了Dare to Be Different这个组织,旨在激励年轻人打破成见和偏见,吸引和鼓励女性在赛车领域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D2BD的形象大使涵盖了方程式、拉力、摩托车车手,数据、风洞、策略工程师,记者,解说员和车队管理者等各个职业。

在争议中W Series的第一赛季结束了

尽管各种声音不断,W Series的首个赛季还是圆满地结束了。英国女孩Jamie Chadwick成为了这项赛事历史上首位总冠军。6站比赛中诞生了5位分站冠军,还有6位车手也登上过领奖台。20位车手中有17位获得了积分。这项赛事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可W Series远不止赛道上这六场比赛。正如库特哈德所提到的,他们想要帮助车手们锻炼必备的技能,所以车手们除了在赛道上捉对厮杀,还要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提高她们的驾驶技术、模拟器里程、工程技术理论、体能和公关技巧等。

同时,在促进车手职业发展方面,W Series也说到做到。这项赛事确实为参赛车手们增加了曝光度,让她们在职业赛车领域找到更多上升的机会。

首先,像Alice Powell和Marta Garcia这样因为资金问题导致职业生涯停滞的车手们终于重返驾驶舱。停摆4年的Alice Powell甚至在获得W Series年度季军之后收到了Heinricher车队抛来的橄榄枝,将代替Bia Figueiredo参加本周末在弗吉尼亚国际赛车场举行的IMSA WeatherTech房跑锦标赛。Marta Garcia在W Series之前有一年半的时间没有参加比赛,为了弥补落后的经验值她决定在明年1月参加新西兰的Toyota Racing Series。克莱尔·威廉姆斯起初还对W Series持怀疑态度,但她去了一趟首站霍根海姆的现场,了解了这项赛事的目的后,就签下了Jamie Chadwick作为F1威廉姆斯车队的发展车手。还有来自列支敦士登的21岁姑娘Fabienne Wohlwend因为参加W Series筹集到了足够的经费,得以在下赛季全职投入赛车运动。

除了场上竞争的车手们,W Series还鼓励了更多女性参与到赛车运动中(比如我们围场姐妹会),甚至成为了一部分女性了解赛车运动的窗口。在赛季收官战Brands Hatch,W Series邀请了London Youth Program的女孩子们到现场观赛。这其中有很多人是第一次亲临赛车比赛现场,甚至有人是第一次观看赛车比赛。这些女孩们在赛场见到了车手、技师和工程师,也许这次会面就会在她们未来的职业规划里增添新的选择。

这事成了​,然后呢?

假设10万个车手之中能有一位成功从卡丁车晋升到F1(或者从minibike到Moto GP),W Series能解决的就只有最后百里挑一那一步。而且W Series的容量还只有20人。今年有28位车手通过层层筛选进入到最后一轮选拔,结果这其中还有8位车手没能获得参赛资格,也就没有可能从这项赛事中获得人气或是资金。W Series有没有可能为这样的车手提供出路,让她们在自己的比赛中继续下去,而不是就此告别车坛呢?还有更多的女孩在到达W Series的级别之前就已经因为各种原因告别了赛车场。参加卡丁车比赛的女孩子数量先天就不足,如果有一项培养家长的认知计划,让他们知道女孩子们也可以在卡丁车场一骑绝尘,是否就能从赛车运动的根基上提高女车手的占比?W Series发展壮大之后,是否能够下探到更低级别的比赛,帮助更多更年轻的女车手?别忘了还有榜样的力量。另外,除了赛事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比如为那些从卡丁车晋升到方程式或者房车赛的车手提供奖学金,直到她们进入F3或是被W Series或其他青训计划接收?

值得一提的还有榜样的力量。现在W Series的参赛选手被问到她们在赛车领域的楷模,基本都会提到一两位男性车手。倒不是说这有什么问题,女性也可以以男性为榜样,和他们选择同样的通往成功的道路。但试想一下一个小女孩看到W Series的领奖台,指着其中一位车手说“我想成为她”,所有前面提到的投资都会为她铺平这条路,就会有更多女孩有机会实现她们的梦想。

好在W Series并不是单兵作战,FIA和FIM已经成立了女性相关的委员会,并在上周联合组织了一场关于赛车运动中的女性的研讨会。国际汽联有一项Girls on Track企划(目前正和苏西·沃尔夫的D2BD联动),为正在参加卡丁车比赛的女孩们提供运动和教育项目的支持。W Series已经率先迈出了这一小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也许下一位进入F1发车位的女车手不用再等待43年。

“你们说的W Series到底是什么”

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W Series的介绍,你可能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

车手:在W Series有18位正式参赛车手和2位预备车手。这20位车手是经过两轮评估选出的,评估内容包括赛道测试、模拟器评估、技术工程测验、体能考核等。100位申请人中有54位获选进入实际的筛选流程。第一轮筛选在2019年1月,54位车手进行了10项评估测试,包括使用福特Fiesta ST和保时捷Cayman S进行驾驶技术考核,其中28位晋级到下一轮。第二轮筛选在2019年3月完成,使用的是比赛用车,确定了本赛季参赛的18位正式车手和2位预备车手。

赛车:W Series的赛车规格完全相同,使用Tatuus T-318 F3底盘、阿尔法·罗密欧4缸1.8升涡轮增压引擎、Sadev六速序列式变速箱和HALO安全装置。每站比赛,车手们按颜色标记互换赛车,以确保没有人私改赛车获得优势。比如最终的总冠军Chadwick就用过白色粉色紫色三种赛车。

比赛:第一赛季共有6站比赛,作为DTM的垫赛举行。赛历和每站前三名如下:

赛制:每站比赛有周六和周日两个比赛日,周六进行两节自由练习赛,周日先进行决定发车顺序的排位赛,然后进行正赛。正赛时长为30分钟+1圈。荷兰Assen站是个例外,练习赛在周五,排位赛和正赛在周六进行,周日则增加了一场倒序发车的比赛,成绩不计入总分榜,作为对赛制的测试。

Advertisement

One thought on “W Series这事成了,然后呢?

Add yours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Website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