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讲了歪果学霸小姐姐的故事,这周来看看我们中国自己的学霸小姐姐吧~
© 本文全部配图,包括封面,除特别注明外,均由英菲尼迪工程学院提供
2015年,英菲尼迪和雷诺F1车队共同建立了英菲尼迪工程学院项目,每年从全球挑选优秀的年轻工程师加入英菲尼迪欧洲研发中心和雷诺F1车队进行为期十二个月的实习。今年,来自中国赛区的优胜选手是山西姑娘李牧遥(Nimo)。明年一月,她将和另外六位世界各地的优胜选手一起开始在英菲尼迪工程学院的工作和学习。
在接触赛车之前,李牧遥已经是优秀的车身和空气动力工程师。她从同济大学车身和空气动力学专业本科毕业,并拥有多个车厂和Tier 1供应商的实习经验。在墨尔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她第一次通过SAE方程式(Formula SAE,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设立的面向学生的方程式赛车项目)真正接触了赛车相关的工作。“与其说是受到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的影响,应该是说受身边一群人的影响更合适一些。我本科是在同济念的车身及空气动力学,因为我家里有亲戚和家人是汽车工程师。受到他们的感染比较多,对工程设计比较有兴趣。我们当时有一群同学都是热爱汽车和赛车的。通过他们第一次接触了Formula SAE。当时这群热爱赛车的大学生一起研发设计赛车,去各个国家参加比赛。但是我忙于博世的实习,所以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同济的这个车队,算是本科时候的一个遗憾。我在墨尔本大学开始读研究生之后,了解到他们也有Formula SAE的车队,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参加了两年的比赛。当时我身边的同学不管来自哪里,不管什么种族,对赛车都是高度的热爱。受到他们的激励,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总的来说本科时候是对汽车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对赛车因为没有高度的参与所以不是特别的了解。真正让我决定要在赛车行业发展还是研究生真正参加了墨尔本大学的Formula SAE车队之后。”
SAE方程式不仅开启了李牧遥对赛车运动的热爱,也为她提供了一个团队工作的环境,锻炼一个工程师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软性技能,而这些,正是英菲尼迪工程学院在学员身上想要看到的。“在Formula SAE的车队里我是在车身组,我是车身组的组长(lead engineer),担任大部分车身组的设计和模拟器相关工作,还有一个高级工程师同学是我的组员,负责人体工程学这一块,我们两个主要参与设计工作。然后还有一些初级工程师同学,负责信息的采集或者参与制造工作。当时做车身组组长的经验除了团队合作以外,还有一些领导力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两项对于我参加英菲尼迪的比赛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为自己武装了学校教的理论知识,以及实习和比赛中积累的动手能力和软性能力,李牧遥踏上了英菲尼迪工程学院的选拔征程。整个选拔从年初的注册申请开始,她经历了在线测试、远程面试环节,展现了自己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个性特点。2019年九月,她和另外九名中国区的决赛选手齐聚英菲尼迪在北京的体验中心,参加最后的决赛。决赛又是一轮理论考试、面试、小组测试、媒体模拟采访的考验,李牧遥力压另外九位选手,成为了中国区的冠军,获得了在英菲尼迪和雷诺F1车队实习的机会。“这个比赛2015年中国区获胜的选手就是同济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都了解到了这个项目。然后在墨尔本的时候我们车队里的同学也都很热爱赛车,所以大家对这块关注度比较高,互相也有交流,会了解到这个赛事。为了比赛专门的准备工作主要就是多了解这个项目,他们怎么选拔,看重什么技能。这个项目因为是英菲尼迪和雷诺F1车队的合作,所以对这些还是要有了解。他们在官网上发的往年的视频和素材也都可以借鉴。其他的就是自身经验和技能。”
“刚开始去决赛的时候还是挺紧张的,去参加的同学对这个肯定都挺重视的,所以紧张肯定会有。但是跟大家接触了之后了解到其实大家都很友好,不管是其他中国区的候选人,还是来自英菲尼迪和雷诺F1车队的裁判,其实都是很亲切的,所以很快紧张度就会降低。我记得有一部分选手是跟我一样是留学生海归,还有一部分是中国本地大学的,我也见到了很多同济的学弟,大家共同语言都很多。整个比赛的过程其实是很轻松很愉悦的。与其说把这个看成是比赛不如说是一个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可以让自己更放松。”
“说到最紧张的环节应该是小组测试环节。我们十个人随机分了两组,测试动手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去组装一辆赛车,调试性能,然后参加比赛。我觉得紧张的原因可能是团队合作其实对组员信任度要求还是很高的,还有很多不可测的因素,你对这个结果是未知的,所以要很信任你的组员。而且我们时间很有限,来自时间的压力挺大的,这些都是紧张的原因。我比较幸运的是我们的组员虽然都是前一天晚上刚刚认识的,但是大家互相信任度很好,也很信任我支持我。”

“我感觉我最擅长的可能是面试和情景测试的环节。情景测试就是给你一个场景,然后让你通过交流、团队合作去完成这个目标,裁判会实时观察小组成员的表现和反应。我觉得这一项同时也是测试逻辑分析能力,还挺有意思的。面试的环节是面对面和裁判的交流,可以更充分地表达自己,会更轻松更容易一点。”

就像前面提到的,李牧遥决心进入赛车事业,是受了身边家人和朋友的影响。而她的家人和朋友,同时还是不断激励她前进的动力和职业生涯的楷模。“身边的朋友们对我有很大的激励,包括我在汽车行业的家人。在这个行业里的人都对汽车和赛车有高度的热爱和忠诚度,他们都知道这个行业想要做出一些成绩是很难的,要付出很多的,但是我看到的都没有人因为很难就说我要选择更轻松的一条路。大家都是觉得既然热爱我就应该去付出,这个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我目前还没有遇到过困难到想要放弃的时候。我也比较幸运吧,这个行业女生不是特别多,我身边的同事和同学对我都很支持、帮助很大,所以我工作和学习的氛围虽然压力很大,但是我并没有觉得很沮丧、很消极,每天都很积极,特别累的时候也不会很想放弃。”除了家人和朋友,李牧遥还从汽车行业的老前辈身上找到了榜样的力量。“我现在在福特嘛,我觉得创始人亨利-福特的个人的事迹或者一些名言警句还是很激励人心的。他说过任何时间学习都不晚,二十岁也好八十岁也好,只要你这个人还在学习就不会老,你就是年轻人。和我们中国人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也很相似。”
明年一月,李牧遥将在英国开始自己在英菲尼迪工程学院的实习。虽然现在还没有分配具体在英菲尼迪欧洲研发中心和雷诺F1车队的具体工作,她已经很期待即将开始的十二个月的工作生活。“我觉得比较期待的是可以和英菲尼迪的前辈和雷诺的赛车工程师们一起工作,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困难肯定也会有,我觉得突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要很快的适应应该是第一点。另外赛车的话大家都知道是在高压环境下工作,节奏很快。我现在在福特并且在澳洲其实节奏还是慢一点的,不会特别的高强度,这个可能会是一个挑战。但是我自己还是挺向往的,因为在Formula SAE的项目我们工作强度也很高,10-12个月要设计并且制造出来一辆车,这个强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自己当时是比较享受这个过程的,我觉得我在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反而可以发挥得比较好。”
既然接下来会有六个月是在雷诺F1车队,我们就顺便问了问李牧遥有没有去过上海和墨尔本的F1比赛现场,“两站比赛都去过。在同济的时候我在嘉定校区,F1的赛车场离我们很近,我们也会去做志愿者,或者我们学院会发放学生票。去现场的机会很多。在墨尔本大学会和车队的同学一起去。2017年那次我们车队是有展台的,宣传我们的车队和赛事,那次我也去了。”下次李牧遥再次出现在F1的赛道,她的身份就是雷诺F1车队的工程师了。我们希望她在明年的实习中一切顺利,也希望她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可以有时间进行自己喜欢的登山、徒步、攀岩等户外运动。
如果你对这个行业或者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话就去申请,这个是第一步,不用想太多。喜欢的话就大胆去做,一定不会错。
——李牧遥致2020年英菲尼迪工程学院参赛选手
李牧遥并不是英菲尼迪工程学院的第一位女性优胜选手。去年Sabré Cook成为美国赛区的冠军。2016年,李雪子(Sally)和Caitlin Bunt分别成为中国赛区和美国赛区的冠军。下面是三个人的小传。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女性工程师从英菲尼迪工程学院脱颖而出,撑起赛车工程领域的半边天。
Sabré Cook

右:在雷诺F1车队的Sabré
Sabré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Grand Junction。她拥有机械工程本科学位。作为2018年的获胜选手,她目前正在雷诺F1车队实习,并在本赛季美国站的比赛中参与了车队现场活动。Sabré不仅会造车,还是优秀的车手。她从小在美国参加卡丁车和F4级别的赛事,并赢得了2019赛季W Series的参赛机会。利用2019赛季总积分第十二名的成绩,Sabré在2020赛季将可以继续参与W Series的比赛。
李雪子(Sally)
李雪子来自四川成都。她拥有北京理工大学和都灵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和汽车工程本科双学位,以及伦敦帝国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和空气动力学硕士学位。在雷诺F1车队实习期间,她所设计的前翼(Sally’s Wing)被用在了比赛用的赛车上。现在,实习结束并完成硕士学位学习的李雪子在日产公司工作。
Caitlin Bunt
Caitlin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Rockford。她拥有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赛车运动工程硕士学位。在英菲尼迪工程学院实习结束后,Caitlin先后在多个欧洲和北美房跑及耐力赛事中担任工程师。
– End –
Leave a Reply